- 书名:《乌合之众-大众心理研究》
- 作者:古斯塔夫·庞勒
- 译者:冯克利
- 出版社:中央编译出版社 /2015
在不知不觉中支配着人们头脑的暴政,是唯一真正的暴政,因为你无法同它作战。
“群体不善推理,却急于行动。”
——古斯塔夫·庞勒
---读书笔记----
很多年前就知道这本书,因为此书的译者就是我大学的同学院的老师,自己的一位大师兄,又是这位教授的弟子。可惜一直听别人的赞扬,却从来只买不读。
也许是机缘到了,于是就有了让我迟迟未能下笔的这篇笔记。
因为身在企业,随着工作的深入疑问越来越多,我特别想知道,作为员工群体,有怎样的心理状态?为什么我不能用直觉的方式与群体打交道,而必须作出折中,甚至退让,否则难以完成自己的目标?为什么团队看上去如此强大,但是经常,在学习和接受理性的指引上,团队又是如此弱小,甚至不堪一击,漏洞百出呢?
抱着这样的想法,我拾起了这本书,当然作者也部分解答了我的问题。
读完这本书,我们就会更加清晰地了解作为群体的部门特点,知道为什么所有的教导都要换一种形象的外衣,并且知道如何统治一个群体,如何做一个说服群体的领袖。
1、群体心理的特征
简单来说,群体中的个人独立人格会丧失,每个的思想、感情,会因为相互的暗示和传染而汇集到一起,从而作出一些个体不会做的事情。在这个过程中,群体会表现的轻信、急躁、偏执,同时只对简单的观念作出反应,又缺乏判断和推理能力。
同时,群体只具有最普通的智力,所以群体应该用来执行,而不是用来思考。思考是群体中领袖的任务,真正的领袖也不是把自己论证的过程展示给群体,而只是用最简单、形象的方式,把判断不断的传递到群体的无意识领域,借助榜样、模仿,发挥群体的暗示和传染的作用。
之前听过一句话,“高层次的人重视内容,低层次的人重视形式”,这也可以表达群体领袖和群体的区别。能引起群体共鸣的,不是内容本身,而是内容传递给群体的形式。比如马列主义在中国大行其道,不是马列主义真的比民主更适合中国,而是被共产党人修正过的“三十亩地一头驴”、“打土豪分田地”式的形式,比“民族、民权、民生”的三民主义式的形式,更贴合了群体的需要——群体的智商,决定了只能接受最简单明了的观念,而不是高大上的道理。
2 群体的意见和信仰
既然群体的智力低下,又只能接受简单的形象而非推理,那么领袖说服群体的方式,就是简单的断言、重复和传染。通过断言和重复,不断的把观念内置于群体的无意识之中,避免群体的本能反抗;而通过传染的力量,不断强化群体的相互影响。
话不多说,好好看看书中的精华摘要把~
第一卷 群体心理
第一章 群体心理
- 聚集成群的人,它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采取同一个方向,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,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。
- 自觉的个性的消失,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,是就要变成组织化群体的人所表现出来的首要特征。
- 无意识,构成了种族的先天秉性。……在群体心理中,个人的才智并削弱了,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。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,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。
- 群体一般只有最普通的品质,这一事实解释了它为何不能完成需要很高智力的工作。……群体中累加在一起的只是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。
- 为什么群体具有独立、孤立的个人并不具备的特点?
- 群体中个体数量多,形成了势不可挡的感觉,从而群体敢于发泄出自本能的欲望
- 群体中的传染性,每种感情和行动都有传染性。
- 群体中的个人易于接受暗示
总结:有意识人格的消失,无意识人格的得势,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,以及立刻把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倾向,是组成群体的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。他不再是他自己,他变成了一个不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。
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
- 群体的冲动、易变和急躁
- 群体的易受暗示和轻信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导,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,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所特有的激情,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。
- 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
- 群体可以杀人放火,无恶不作,也会表现出崇高的献身、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,即孤立的个人根本做不到的极崇高的行为。……群体可以以荣誉、光荣和爱国主义慷慨赴死……
- 群体对外部的意见、想法和信念,要不全盘接受,要么一概拒绝,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者绝对谬误。
- 群体随时反抗软弱可欺者,对强权低声下气。
- 结果就是群体全然不知怀疑和不确定性为何物。
- 群体只能被极端感情所打动
- 群体的偏执、专横和保守
- 群体的道德
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、推理和想象力
- {删改句)群体接受两种观念,一是因一时的环境影响来去匆匆的观念,二是因为环境、遗传规律和公众意见而具有极大的稳定性的观念,如宗教观念。
- 给群体提供的无论是什么观念,只有当它们具有绝对的、毫不妥协的和简单明了的形式时,才能产生有效的影响。
- 高深莫测的哲学或科学观念,必须经过深刻的改造,才能适应群体低劣的智力水平。
- 切莫以为,一种观念仅仅因为它正确,便至少能在有教养的头脑中产生作用。
- 当观念通过不同的方式,终于深入到群体的头脑之中并且产生了一系列效果时,和它对坑时徒劳的。
- 就观念而言,群体总是落后于博学之士和哲学家好几代。
- 群体推理的特点,是把彼此不同、只是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搁在一起,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。这是能够影响群体的唯一论证。包含一系列环节的逻辑论证,对群体来说完全是不可理解的。
- 群体没有推理能力,因此它也无法表现出任何批判精神,即不能辨别真伪或对任何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。
- 群体所能接受的判断,仅仅是强加给它们的判断,而绝不是经过讨论后得出采纳的判断。
- 群体的想象力不仅强大而活跃,而且非常敏感。
- 只会形象思维的群体,也只能被形象所打动。只有形象能吸引或吓住群体,成为它们的行为动机。
- 所有时代和所有国家的伟大政客,包括最专横的暴君,都把群体的想象力视为权力的基础。
- 如何影响群体的想象力?万万不可求助于智力或推理,即不能采用论证的方式。
- 影响民众想象力的,并不是事实本身,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。掌握了影响群体想象力的艺术,也就掌握了统治它们的艺术。
- 不能绝对的说群体没有理性或不受理性的影响,但是仅仅是低劣的推理;而群体低劣的推理也要借助于观念。
第四章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
- 群体的信念有着盲目服从、残忍的偏执以及要求狂热的宣言等宗教感情固有的特点。可以是,它们的一切信念都有宗教的形式。
- 群体不管需要别的什么,他们首先需要一个上帝。
- (重大的历史)事件的深处,总可以找到的绝不是统治者的权力,而是群体灵魂的运作。
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 (略)
第一章 群体意见和信念中的间接要素
第二章 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
- 形象、词语和套话
- 幻觉
- 经验
- 理性
- 那些知道如何影响群体的演说家,总是借助于它们的感情而不是它们的理性
- 群体从来不受理性的指引,而是幻觉引起的激情和愚顽,激励着人类走向了文明之路。
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
- 一切群体动物有着服从头领的本能需要
- 领袖的动员手段:断言、重复和传染
- 如果想在很短的时间里激发群体的热情,让它们采取任何性质的行动,就必须让群体对暗示作出迅速的反应,其中效果最大的就是榜样。
- 作出简洁有力的断言,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,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。
- 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,而我们的行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。——广告之所以有令人吃惊的威力,原因就在这里。
- 各种观念、感情、情绪和信念,在群众中都具有喝微生物一样强大的传染力。模仿就是传染造成的结果。
- 名望
- 成功是通往名望的主要台阶。
- 成功是通往名望的主要台阶。
第四章 群体的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
- 牢固的信念
- 某些普遍的信念不易改变,它们构成了文明的基础。
- 人的行为首先受他们的信念支配,也受由这些信念所形成的习惯支配。
- 在不知不觉中支配着人们头脑的暴政,是唯一真正的暴政,因为你无法同它作战。
- 群体意见的多变
- 不是来自普遍信念的意见极为易变。
- 不是来自普遍信念的意见极为易变。
第三卷 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(略)
- 群体的分类
- 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
-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
- 选民群体
- 议会
-----书摘END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