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天前,听了得到APP上李笑来的一篇音频,《看得见别人的好才能获得新生》,恍然有一种被惊醒的感觉,于是反复听了一遍又一遍,准备写一篇我一生最重要的日志。
于斯,不忘。
我错了,错在哪里?
我曾一度告诫自己,“宁可自傲,不可自卑”,我曾对此很自豪;虽然家境不好,吃着苦头长大的;可是我学习好啊,从小到大(至少到大学吧),在周围成人的世界里我就勤奋、好学、懂事、乖巧,我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长时间在谎言中,就会信以为真。其实只是用一种形式的自傲掩盖自卑的实质罢了;我现在没有做错事情,单被别人误会就会脸红,心里千言万语,嘴里磕磕绊绊;领导说我肚子里什么都懂,但经常说不明白。
我以为我可以不紧张,不自卑的,但是生活和工作中,这种情绪依然时刻围绕。
为什么?
我不能责怪父母,苛责环境了,我已经而立之年,读书十八年,生死离别、爱恨情仇,见过也经历过;我有能力去探究我自己,我怎么了?我知道我错了很多,可是我错在哪里?
认识自己的无知,但不是责备
之前对傅盛的《认知升级三部曲》甚为喜欢,成长就是认知升级,简单明了,直接扎心。但很多人以为自己在第二阶段“知道自己不知道”,就像50%的人都以为自己是收入前20%的群体一样;其实95%的人都在第一阶段,“不知道自己不知道”,至多在边缘徘徊。
我就是“不知道自己不知道”的一员。
- 年少的时候,相信“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”,相信“只有当官才能拯救穷苦百姓”;
- 上大学的时候,以为“我学习不错,我会找到一份好工作”,“我这么努力,别人应该会相信我一起会幸福”;
- 工作了,觉得“我可以胜任这个岗位,我还可以做的更多”,“这个企业的问题无非就是一二三四五,我们应该六七八九十”。
我只是做的题目的难度在提高,从从1+1,到了5*10,再到XY的二元方程罢了,我还是我,问题在变化,我却没有变。
就像我觉得“买房子是不理性的,你看看当年的日本,看看次贷危机的美国,再看看这个国家的经济……”,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变成了外星人。
再回首,“宁可自负,不要自卑”,呵呵,我以为自己聪明的跳出来了,其实只是换了一个牢笼,而已。
不过,自责断然是没有益处的,我的消极倾向,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的过度自责;我一年一年的日记,不断的要求自己,不断的否认自己,让自己患上了神经官能症了,以至于领导都问我,你是消极的人吗?我说不是,我是乐观派,但是有忧患意识吧。(好像有些打脸的感觉)
认识别人的好
人终其一生要处理两种关系,一种是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,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,理解其他人的存在,如何和它们/他们互动;另一种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。
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,需要的是知识,比如经济学和金融学让我从过去对房地产的[我以为]中慢慢走出来,而管理的知识帮助我更好的工作,了解企业的生命和规则。
而理解与他人的关系,好像更需要顿悟,尤其是和父母、爱人、子女这种亲密的关系。在这一方面,我是典型的跛脚的。这也是为什么我听了音频会格外受用。
《看得见别人的好才能获得新生》介绍了人的视角如何影响判断,用了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评价标准:对和错。
- I’m NOT OK,and you are NOT OK;
- I’m OK,and you are NOT OK;
- I’m NOT OK, and you are OK;
- I’m OK, and you are OK.
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,我们经常说“是他先动手打的我,我才还手的”,“我是做的不对,但是他也……”,近乎真诚地思考自己和他人,我虽不对,他也不对;
等过了真诚的年龄,我们便在第二和第三个阶段徘徊,要么“我是对的,你是错的”,要么“我错了,你是对的”。感情中一个极具迷惑的假象就是,“我错了,你说的对,我应该……你说我是对的”,就像小时候觉得老师都是对的,家长都是对的,唯独自己不对如出一辙。我以为这种模式可以捍卫感情确保牢固。
等到自己慢慢的长大,羽翼丰满,便觉得自己越来越“对起来”,而且希望说服对方,而在感情中处于“我是对的”地位的人,反而容易被过去的自己所迷惑。
在工作中,因为[自负心]作祟,我时常陷入“我是对的,你这样不好”的思维模式之中,我以为我是研究生,我就更明白;我以为我看书多,我就更清晰。殊不知,这种思维,已经绑住了自己。
如果成长是最重要的,没有“如果”;既然[成长]是最重要的,我为什么要看着别人的不好呢?
看得见别人的好,不因自责,全因成长。

那天和朋友通话,说起来身边的一个朋友工作水平尔尔,收入不高,但是甚为幸福,我向来以为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。但是等我听完他的一些片段化的故事,我又相信{小确幸}果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是因为有钱,而是因为二人世界价值观。
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;纵有房屋千万座,睡觉只需三尺宽。
我是只会说的,有的人,果真会这么做,就是我所羡慕的幸福。
他们,值得我学习。
新生
看得见别人的好,关注自己的成长;
不罔加揣测任何人;
在任何时候不向任何人抱怨;
过去的劫数已经过去,今天,又是一个新的开始。
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;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。”——托尔斯泰
Happy families are all alike; 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.
一个有关“「新生」超越自卑与自傲的枷锁”的想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