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下周开始,正式开始我的兼职营销课程,我希望半年或者一年之后,我能在实践、授课的过程中教学相长、知行结合,自己在营销上更上一层楼,同时分享给更多的人。
第一课的主题是什么?
互联网经济的特征、会员分层、营销与案例
学习克里斯坦森的授课方法,我想先从宏观的背景去看,也就是从传统的商品经济到互联网经济,从物质稀缺经济到现在的商品充裕经济的转变,理解了大的背景,就会对眼下的事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——尤其是对于没有包袱的新生代。
以下部分,援引自宁波课程之后的笔记《学习《免费模式》笔记:互联网的营销思维》,再次做一定的修改和升级。
三、免费模式:从传统经济到互联网经济的背景
很多从传统经济过来的人,其实还没发觉察到这个世界的变化,直到慢慢老去、世界变了样子;而90后的互联网原著民,却表现出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消费习惯,因此也就需要不同的营销方式。互联网经济下的顾客我们可以分为三类:
- 90后新生代,互联网原住民,伴随电脑、手机、互联网成长,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时代,永远在用他们新生代逻辑;
- 80后次生代,互联网中坚力量,经历了物质稀缺和物质充裕的完整交替;
- 70后移民,经历过物质稀缺时代,类似于互联网时代的移民,带着浓重的外来的遗风。
我们可以粗略地对比一下传统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关键词差别,如下:
- 传统经济:物质稀缺、供给导向、专注商品、区域市场、性价比经济……
- 互联网经济:物质富余、消费导向、会员中心、无边界市场、心理学经济……
耳语经济是口碑营销的极致。——袁国顺
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跨界打劫的现象?
互联网经济正在模糊各行各业之间的界限,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界打劫、“我打败你,与你无关”。新的互联网工具开始帮助那些领先认知世界的人,通过新模式席卷中国。只有在新经济下,共享经济、O2O等才成为可能,零售、银行等各行各业都在进化。概括而言,我们可以这种经济的转变概括为两种:
- 从商品思维到客户思维
- 从渠道思维到资源思维
《免费模式》就是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升级,并在传统的企业家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,它引导甚至刺激企业家从过去的商品思维中跳出来,通过储值、优惠、赠品等多种方式将营销的重点转向精准的客户;同时,它利用自己巨大的平台,将过去各行各业的渠道思维升级为资源思维,通过资源的互换实现交叉补贴,并将资源整合的范围扩大到时间、空间、行业、客户等多个范围,因此就有了袁老师经典的十六个模型。
免费的核心就是交叉补贴,而交叉补贴需要以会员为基础。
分享几个案例:
营销的案例:
- 咏茶五周年活动——从会员的角度去思考
- 闫府私房菜——错误的营销方式会伤害自己和会员
- 东方和乐:缺乏营销思维,定价过于粗糙
- 免费的案例:我如何做服装的销售(第二件半件到第三件免费)
营销的常识:
- 物质决定意思,影响了我们理解世界的深度
- 顾客和会员的心理波动,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(小王子:真正重要的东西,往往是看不见的)——4C是目的,4P是手段
- 营销和数据分析是企业的两个翅膀,产品是身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