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夜晚的高铁站遐想 之 忙绿与阶级固化
上周开始一直在外出差,从济南到烟台,再到深圳,而后从四川到北京,转辗半个中国,不料忙完工作订票误了时间,止步在北京南站无法返程。
一番转辗之后,只能取道天津、再途径禹城徐徐返回,务必早上九点要到学校开讲本月的Tableau课程。有一位从辽宁远道而来的学习者,我是万万不能耽误了别人的求学之心的。
“(阶层)唯一的流动性,就是向下的流动性。”
1、可怕的忙碌
我曾经以为忙碌就会增进一个人的思考深度,如今看来貌似依然成立,但是忙碌却并非充分条件,甚至并非必要。忙碌本身不能带来任何的进步,忙碌带来进步需要借助忙碌之后的闲暇和思考——否则我农村的叔叔阿姨们,应该比现在优秀的多太多才对得起自己的付出。
这几天时间飞机辗转五个城市,不同的事情缠身让我马不停蹄。这种忙碌让我想起来多年前在婴贝儿工作的时刻,看似忙碌的背后却是空虚的自己——而忙碌恰恰是空虚最好的遮羞布。我一直期待通过忙碌获得某些实质的进步,一直到遇到重大的挫折和离开,未曾有实质的进展。
这几天在北京净名佛学班协助他们梳理近期的工作,也看到了自己多年前的影子和如今忙碌的背影。非常明显的是,我们往往乐于被那些“紧急但不重要”的事情所包裹和占据,以此证明自己是忙碌的、因此是重要的人;却忽于那些“重要但不紧急的”事情,这些事情往往一拖再拖,员工却把最后失败的责任归结为领导的无能,而领导归结为员工的不合作。同样的事情,每天都在上演,我知道,但是帮不了忙,似乎这就是每个人在觉悟前的宿命一般。如果猛然惊醒一位沉睡的人,我大概不会得到什么美好的东西。
此前有一本书《稀缺》,讲述的是一个人的贫穷归根于心智的稀缺,全名是《稀缺——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》。它说“贫穷的人一直缺钱,而忙碌的人一直缺时间”,背后的真相是,贫穷和忙碌让我们每个人的心智变得非常狭窄,以至于难以接受更多的新鲜内容,毕生循环往复。想想农村的老百姓,想想办公室忙碌的“入门白领”,我从这些场景过过来,如今不堪回首。
如果痛苦能让一个人觉悟,如果忙碌能让一个人富有,那么辛苦的农民和办公室白领就会是最富有的人。
从夜色的高铁中经过,想起这些让我不寒而栗,更增加了自己跳出昨天的决心和勇气。
2、更可怕的是麻木
然而,最恐怖的还不是忙碌,而是忙碌背后的麻木。麻木的状态限制了心智模式的扩展和发挥。
工作已近十年,总结起来,我感觉在职场上最恐怖的两种力量是麻木和自以为是。二者共同阻碍了心智的成长。
我最担心的是看到麻木却自以为是的人。对这样的人,我无能为力;改变一个成年人,也许真的是上帝的事情。
当我停留在天津火车站,站在夜晚24点的尾巴上环视周围的一周,多年前似曾相识的模样。那么多的农民工带着铺盖卷儿出门,更多的中年人席地而坐,熙熙攘攘的环境完全不像白天是碧丽堂皇的高铁,朝夕之间,似乎不可同日而语。
细细想,这就是中国目前正在逐步变化的阶层;大部分人只能固化在底层的社会阶层中;只有那些谦虚、坦诚、深思熟虑的人才能认识到这个面向,也才有可能跳出昨日的轮回。
【补充Sep 12, 2019】今天出差回来,重读了一遍德鲁克的《自我管理》,最后竟然有一句话萦绕在耳边再也无法挥去,起初读来多有不解,仔细品味感慨万千。他说,在这个崇尚成功的时代之前,没有“成功”的概念,绝大多数人只期望坚守“适当的位置”(一个牧师打了形象的比喻“proper station”),在这样的时代:
“唯一的流动性,就是向下的流动性。”
(The only mobility there was downward mobility.)
什么是“向下的流动性”?呃?我们都说一个社会的阶层是流动的,潜意识中我们可以向上,也可以向下,这才给了后来的人无穷的动力啊。古人说说“皇帝轮流做,明年到我家”,“人人皆可为尧舜”,怎么竟然只有“向下的流动性”?
但是细细去想。所谓流动,如水之就下,沛然谁能御之;人的屈就乃至堕落,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情。但是反过来,我们真要超越阶层的界限,勇敢的攀登本不属于我们的高峰,何止是逆流而上那么容易,几乎是遇水架桥、逢山开凿,遇鬼杀鬼、见魔杀魔,不经意的一闪念或者一瞬间,都可能功力耗尽或者莫名中伤。
这样的理解,让我终生记住了这句话,并再次认识了成长的不易,也理解了停留在“恰当 的位置”而毫不注意在向下流动的陌生人。
3、痛苦的跳跃
如果想要跳出痛苦的轮回,想要打破麻木、自大和无知所带来的陷阱,唯有一条道路可行,那就是自我认识的成长。
而这个过程异常困难,如同《认识人性》中所言,“构成每个人特征的生命轴线是不可改变”,这一句话曾经让我后背发凉。唯有那些经历了困难,能否认识到人性的痛苦和黑暗的人,才能真正的理解人生的多个面向。
Aug 24, 2019夜晚 TianJin
Sep 12, 2019 revi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