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慧复言:为言语是第一义?为所说是第一义?
佛告大慧:非言语是,亦非所说。何以故?第一义者,是圣乐处,因言而入,非即是言。第一义者,是圣智内自证境,非言语分别智境,言语分别不能显示。大慧,言语者,起灭、动摇、展转因缘生,若展转缘生,于第一义不能显示。第一义者,无自它相,言语有相,不能显示。第一义者,但唯自心,种种外想悉皆无有,言语分别不能显示。是故,大慧,应当远离言语分别。
——《楞伽经》
最近又见了很多新人新事新景象,内心是惊恐不安与彷徨。我越来越觉得过去的自己就像是一条在水中肆意游荡的鱼,碰到墙壁“哎呀”一声然后继续前进,直到生命的尽头然后重新开始。
多年前在婴贝儿上班时,有段时间我每天中午午休都会做这样的梦,我就是一条鱼,在狭窄的地下帘洞中往前游动,只要碰到石壁,就会GAME OVER。如今看来,好多年的生活,似乎就是类似情景的幻化,只是墙壁非墙壁,鱼儿非鱼儿——而是我的周遭和我自身。
就这样一直遨游下去,倘若无拘无束,一生也许善始善终。可惜我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坎坷和问题,年年都在进步,年年都是新的苦恼。而大部分的苦恼,似乎来自于自不量力的言语。如今我终于学得乖巧一些,学会了闭嘴和静默,看到别人的事情种种和言语纠缠,此时反而清醒了很多。
我们总是想找能合得来的人作伴侣,能好好说话的人做同事,能理解自己的人做领导。
我们希望能找个人好好说话。
但是终其一生,我们发现这么简单的需求,却如此难以实现。茫茫人海,要找一个跟自己有默契心有灵犀的人真得很难啊。
为什么?
也许我们的出发点就错了,所以终其一生都到不了终点。
言语是心的表达,心是过去无数劫数和经验积聚和合而成的久经磨练的心理活动。心理学家把心比作冰山,潜意识是海平面下的冰山,我们所能意识到的只是冰山一角。佛陀把心比作大海,言语只能算是浪花,展转为因相续不绝。
我们希望用听得着的言语作为我们良好沟通的筹码和凭证,希望找到通过言语能建立关系。可是,言语也仅仅是内心所想的一种拙劣的表达;有时候我爱你,我却说不出口。有时候我们希望领导相信,结果却事与愿违。
当这种方式失败时,我们又使用言语去攻击,希望捍卫那本来就脆弱的阵地。
多年前,我着迷一本书,叫做《与神对话》。我对其中“语言是最后的沟通工具”多有同感,上帝创造了感受、思维、经验等多种高级的沟通方式。感受(feeling)是灵魂的语言,而语言是所有这些方式都似乎失效时我们尝试的最笨拙的方式。语言难以传递感受、无法全面表达思维,更无法让我们经历真实的经验。
如果有真实,如果有第一义。言语,远离第一义;而所说,亦非第一义。言语只是帮我了解第一义的媒介(因言所入),却还是特别笨拙的那种。
来生,我希望自己相信一见钟情,相信感觉,相信理性的力量,而非相信言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