趁着今天刚刚下课,我把一些课间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,一年之后重归于此,期望看到自己的进步。
2021-2-26,作为得到大学(现在升级为得到高研院)第8期学员,一早济南飞到上海虹桥上课。一下午的破冰课程似曾相识,但是又截然不同。

1
我在大学组织‘新长城自强社”组织学员做拓展活动,专门有类似的内容;后来毕业工作,也有企业的类似课程。特别是之前在济南婴贝儿,对它商学院的模式深有感触(当然不一定都是好感)。一家企业会了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组织各种“团队建设活动”,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,但是很多的团队建设通过挑竹竿、过“河流”、惩罚性的仰卧起坐的方式,通过痛、汗、泪的方式让大家记忆犹新,这是一种军事化的方式,它毫不掩饰地直接奔向目标:执行力、纪律、全局观、付出一切等等。
而今,我竟然是通过”喜剧表演“的方式来破冰!喜剧表演,我本来已经此生都与我绝缘的。
即兴表演 一种没有剧本、没有道具的表演形式。演员采纳现场观众的建议作为灵感,即刻表演一系列出人意料的剧情。即兴表演目前在美国十分盛行,从影视行业的专业演员和编剧,到哈佛商学院领导力课程,更在乔布斯的推崇下,成为皮克斯动画最常用的创意方式。
豆瓣
当然,今天的定一老师也请出来哈佛教授(好像叫Gino)为喜剧表演对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背书。然后用“No,because “”Yes, but”, “Yes, and”的三个方式引导大家的交流。
大家能猜到,no because和yes but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交流方式,我们每个人习惯性的否定别人,不管是直接驳回,还是委婉地拒绝。甚至于在家庭中,一个人的罪责都可以成为另一个人终生引用的案例。也许,我们以为太熟悉了,不需要留情面,结果面子就真没有了。
但在企业中,领导必须保持平衡,意见不合的要统一到一个战线,通往一个目标,中途还要朝夕相处。这个时候,必须有一种方法处理矛盾,甚至化解矛盾才行。
我突然觉得,任何的事情都有解决的方法,企业的这种理性哪怕用1/4到家庭中,家庭矛盾就会减少很多。当两个人的交流方式得以统一到理性的交流方式上来,比如区分事实和观点、不急于反驳、对事不对人、就事论事等等。
2
就像我最近因为工作的一些事情,也对某些人心生反感,甚至在与其他人的交流中直接袒露这种感情。不过事后一想,每个人的方式不同而已,为什么要no呢,也是也是yes,but。如果我们能坦诚的接受别人的一切,当然就是另一种境界。
这就像得到的某个课程上听过的,一个人的认知阶段分为:
- I’m not OK, and you’re not OK
- I’m not OK, and you’re OK
- I’m OK, and you’re not OK
- I’m OK, and you’re OK
当我们都是孩子,或者志气方刚之时,我们看问题往往非此即彼,一直到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,我们通常都夹在“我不好,他不错的幻觉”(比如爱情)和“我很好,他不行”(比如职场)之间。少有人能走的最后的阶段,他们接受一个不完美的世界、不完美的人,然后看到每个人的优点,发挥他们的长处。
所以,在即兴喜剧中,我特别喜欢那个”电影画报“的表达方法。
每个人都尝试一个角色,加入人群,最后组成一幅此前在谁的头脑中也没有的画面。关键是,每个人的加入,都是为了让前面的存在更加光鲜——让你的队友发光。

我之前参见过一次美其名曰“企业高管文化活动”的活动,坊间名曰“扒皮会”,参会的高管要相互之间说对方工作上的缺点和优点,当然缺点为主。每个人都在活动期间都深感冤屈,但是又要极力克制,我后来想,这就像囚徒困境中的囚徒,只有相互偏袒和掩饰才是最好的结局,但是在董事长在现场也参加的情况下,很容易从某个人开始批评就升级,最理性的人也会被队友伤害到难以忍受。
领导希望通过短期的阵痛达到疗愈的效果,或者换取一点点真实的讯息;但代价是相互之间的戒备会自此之后更加严重,同盟也更加牢固,而职业经理人在这种环境下毫无生存可能。
相比喜剧表演的方式,这是一种怎样的陋习啊。
作为企业的高管,首先要承认每个人不完美,但是也利用他们的完美之处,而后相互扶持,相互点亮一起实现目标。这不就是上面 yes and和点亮队友的过程吗?
可见,发现一家公司是否值得长期逗留,甚至付出毕生,通过它的企业文化就能一窥究竟。一家田野企业,除非领导者天生聪慧,或者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挑战,是很容易走向歧途的。
相对于阳光大道,歧途的花朵往往更加鲜艳,足以吸引很多人误入其中而不觉。
Feb 27, 2021